“准时”的谎言:一位项目经理的双面人生
公司:合肥扑天雕商务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调查员:老鹰(化名)委托时间:2023年10月一、委托缘起:妻子的直觉十月的合肥,秋意渐浓。一位神色憔悴的王女士(化名)通过朋友介绍,找到了我们位于政务区潜山路上的办公室。她的开场白很直接:“我相信我的直觉,但我需要证据。”王女士的丈夫刘先生(化名)是本市一家科技公司的项目经理。在外人眼中,他是模范丈夫——收入颇丰,按时上交工资,周末也常陪孩子。但近几个月,王女士感到一种“精致的不对劲”。刘先生每周总有那么一两次,以“部门复盘”、“项目攻坚”为由,在晚上九点半准时到家。这个“准时”太过刻意,仿佛设好了闹钟。此外,他的手机变得绝对私密,连洗澡都带进浴室。王女士的委托目标明确:确认丈夫在每周固定的晚归时段内,究竟在何处,与何人在一起。二、策略制定:锁定“黄金三小时”我们扑天雕团队的风格向来是快、准、稳。分析案情后,我们判断突破口就在那每周不固定的1-2个“晚归日”。关键在于,必须提前预判他哪一天会“加班”。

1.1.前期摸排:我们用了两周时间对刘先生进行基础行踪记录。发现其生活规律,通勤路线固定。重要的是,我们确认了他的“晚归日”并无固定规律,但有一个共同点:晚归当天早晨,他会格外注意着装,并会在下班前通过微信告知妻子“今晚要加班,大概九点半到家”。这条信息,成了我们的“行动发令枪”。
2.2.动态响应:我们组建了一个机动小组,一旦目标在下班前发出“加班”信息,小组立即进入待命状态。我们的策略是“不跟全程,只盯空档”。即不从他离开公司开始跟,而是重点布控在他公司楼下、几个主要交通干道以及他家小区附近,通过交叉跟踪的方式,避免长时间尾随被发现的风险。
三、调查突破:从咖啡馆到公寓楼在第三次行动日,目标下班后并未直接前往常见的应酬场所,而是驾车驶入了经开区一个新兴商业体。我们的队员保持安全距离,目睹他将车停入地下车库,然后轻车熟路地走进一家格调安静的咖啡馆。在靠窗的位置,一位年轻女子已在此等候。双方见面姿态亲昵,远超普通朋友关系。在后续一个多小时的观察中,我们获取了大量二人交谈甚欢、举止暧昧的影像资料。然而,关键证据并未止步于此。晚上八点半左右,二人离开咖啡馆,并未在商业体过多停留,而是步行进入了相邻的一个高档公寓小区。他们拥有独立的门禁卡,径直走入同一单元楼内。至此,刘先生“九点半准时到家”的谎言已被彻底戳穿——他将“黄金三小时”中的大部分时间,分配给了另一个空间和另一个人。通过合法的信息渠道核实,我们确认该女子是刘先生公司新来的实习生,目前正租住在那所公寓内。四、结果交付与尾声一周后,我们将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递交给王女士。内容包括详细的时间线、地点照片、视频资料(均摄于公共区域)以及我们的客观分析报告。证据链清晰、完整,无法辩驳。王女士看着证据,沉默了许久,最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,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。她说:“谢谢你们,是噩梦还是美梦,总算醒了。我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。”我们按规定销毁了所有调查过程的电子底档,并告知王女士,如有法律需要,我们可以出具符合法庭采信要求的书面说明。案例反思:在合肥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,许多秘密都隐藏在“准时”和“正常”的伪装之下。扑天雕公司在此案中展现的,并非简单的跟踪技术,而是对人性行为模式的精准研判和高效灵活的应变能力。我们深知,交付的证据可能意味着一个家庭的震荡,但比起沉沦于谎言的泥沼,清醒的真相永远是客户做出理性抉择的第一块基石。我们的工作,就是成为那块最坚实、最冰冷的基石。
电话微信:13268437345(点击复制)